《2021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发布:我国未成年网民达1.91亿
 日期:2022-12-01   浏览:1662   来源:党性教育基地  返回列表

光明网北京11月30日电(记者 李政葳)30日,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中国青少年新媒体协会联合举办的“网络保护·益路同行”主题研讨会暨《2021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简称《报告》)发布会。

自2018年起,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会同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每年对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开展全国调查并发布研究成果。今年的《报告》基于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小学、初中、高中及中等职业学校26349名未成年学生、13283名家长、1632名教师的抽样调查,从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网络接入环境、网络使用特点、教育监管、网络安全与权益保护等方面,分析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主要趋势及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有关建议。

《报告》显示,2021年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本次调查对象为18岁以下小学、初中、高中、职高、中专、技校在校学生,不包括6岁以下群体和非学生样本)达1.91亿。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持续提升,网络依赖程度有所下降。2021年我国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96.8%,较2020年提升1.9个百分点。未成年人过度上网情况有所改善,工作日、节假日日均上网时长与2020年相比均有下降。未成年网民对互联网的主观依赖程度和家长认为孩子上网时间过长的主观感受都呈下降趋势。

未成年人网络使用存在城乡差异,农村未成年网民教育管理相对不足。城乡未成年人在互联网普及率方面的差距已基本弥合,但在网络使用方面仍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主要表现为农村未成年网民上网设备相对单一、长时间上网情况更突出、使用休闲娱乐类应用比例较高、使用学习资讯类应用比例较低。

互联网平台监管初见成效,青少年模式有待进一步推广完善。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增设“网络保护”专章,对网络娱乐和社交服务做出明确规范。2021年未成年网民经常在网上听音乐、玩游戏、看视频、看短视频、看直播,以及参与网上粉丝应援的比例均有所下降。“青少年模式”对减少未成年人网络依赖发挥了积极作用,八成以上未成年人和家长知道青少年模式,但设置过的不到五成,实际运用中还有改进升级的空间。

视频平台成为获取信息重要渠道,对未成年人价值观塑造的影响值得关注。接近半数未成年人通过短视频、视频平台获取社会重大事件信息,但信息鉴别能力有限,平台内容质量会对其思想观念产生潜移默化影响。近四成未成年网民在上网过程中遭遇过不良或消极负面信息,其中占比最高的是炫耀个人财富或家庭背景,宣扬不劳而获、躺平思想等消极负面的内容,对未成年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不可小觑。

网络安全环境持续改善,新风险隐患不容忽视。未成年网民遭遇网络安全事件的比例较2020年下降,知道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权益维护或举报的未成年网民比例提升,多数未成年网民会关注与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相关的新政策、新法规。同时网络安全方面也出现一些新的风险隐患,部分未成年网民网络安全防范意识不强,网上诈骗、个人信息泄露等网络安全陷阱“与时俱进”,智能手表、智能台灯、智能音箱、词典笔等新型上网设备存在信息安全风险等。

此外,家庭对未成年人上网影响重大。家庭是未成年人上网的主要场所,家长对未成年人上网的管理和引导方式直接影响未成年人上网行为和习惯。上网时长是否受到家长限制、是否与父母共同生活,显著影响未成年网民的网络依赖程度,家长自身的上网行为和网络素养也对未成年网民有直接影响。

关于加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报告提出了相关建议:一是强化法治保障,提升未成年人网络环境的安全性和健康度;二是推动青少年模式改良升级,在预防未成年人网络沉迷方面发挥更加积极作用;三是加强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教育,提升农村未成年人互联网应用能力;四是学校、家庭、平台企业各尽其责,形成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合力。

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相关职能部门、专家学者、行业协会、公益机构、中小学生、家长以及媒体代表,围绕“未成年网民画像与行为洞察”和“新时代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发展与展望”等话题进行深入交流。参会各方发起“网络保护·益路同行”共识,并向社会各界发出倡议,呼吁携手同行、积极作为,为未成年人打造一片绿色、清朗、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

来源:光明网


<上一篇:机收减损工艺改造、产业链延伸我国粮食全链条减损取得积极进展下一篇:《报告》显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成县域投资重点>
0.06

联系我们
展开
  • 微信扫码咨询
  • 微信扫描咨询客服
  • QQ客服
  • 陈老师 点击这里咨询陈老师
  • 刘老师 点击这里咨询刘老师
  • 杜老师 点击这里咨询杜老师